如來無垢識。湛然常不動
具足然未啟。唯靠法藏寶
修行人不能安於本具足之〔如來藏〕,而認為本靈覺性,未曾生未曾滅,無始以來與虛空同壽。本無一切法,何用一切法,自認不必刻意修持佛法,就能開悟具智慧,自認已能安住在念念無相,念念無為之境界進而能降服累世所聚集之一切妄想執著及煩惱魔障!誤解了【佛說一切法,為度一切心,我無一切心,何用一切法】之真實法義。
釋尊在世,示現修行辛苦過程,並講經說法三藏十二部約四十九年,用心良苦,實值得我們體悟,是為何呢?
依據經藏,釋尊涅槃前早就已預言,我們現今正處在佛法的末法時期,亦稱微末時期,正法微末,證果行者微乎其微。彌勒菩薩是當來下生,繼釋尊之後在這人類所居住的娑婆世界,經過一轆轤劫,亦即經過大約一千六百八十萬年以後,唯一成佛者。
要了義真理,我們修行者應深入經藏或依循善知識,解開如來真實義,如實依佛正行法教而修持,以轉自性法輪,方能開啟此一本然具足如來藏中之〔法界寶藏〕,經由不斷修持才能與佛智慧相應。
【三藏十二部。是文字般若 】
文字般若 即是一支唯一能啟動本然具足法界寶藏之鑰 是趣入聖道之根本
經由不斷修持,必得佛力加持護佑,唯求讓我們累世宿習染業逐漸淡薄,本覺自然智漸趨顯明,如此方能身心安立堅固,修行者本身才具備能力轉自性輪,經由禪定而獲得各種三昧,依三昧力故堪能安住在無為空性之中,通達般若波羅蜜多,才是唯一菩提解脫大道,不然必受強大的累世宿習因緣及諸魔障所牽連罣礙。
我們本然自性被累世無量無明染執所覆蔽,迷失菩提,茫然無知,如未依靠釋尊之〔方便智慧〕法,以不生而生〔深入藏經、解開真相、精進修持〕,將其不斷地磨澤,本然法性空慧之摩尼寶是很難顯露出清淨光明的。
轉無相〔自性〕法輪,絕對是我們自己本身修行的大事,善知識(包含上師、阿闍黎、師父或善友等)只能教導我們修行的正確方法,並且幫助我們解開如來法義,增加我們精進修行的信心。修行者借由外靈,內功或認為是自己〔如來藏〕識所現本靈之通在教導其修行,或許是其助緣,但是所證悟之內涵與佛所親演〔三藏十二部經〕之開示不相同,還是無法超越三界,不能證得菩提解脫身。
解脫證果。無人能授予! 唯有自己如實修行 精進不斷方能得證
佛法〔正法期〕已過,並不表示現今〔末法期〕已無正法。佛所說三藏十二部行法〔文字般若〕,是名【正行教法】,無此文字般若就無法如實觀照,無法如實觀照就不能如實知自心。佛滅度後,法輪猶轉,佛之法教永續流布世間。深入經藏了其法義是處在末法期,修行者轉法輪最根本的功課。
我們修行者如依靠善知識教化,主要是在於能了達三藏十二部甚深經義,並薰修增廣戒、定、慧、解脫、解脫知見,亦即五分法身,菩提大道。因此釋尊入般涅槃時,於大般涅槃經言:『善知識者如法而說。如說而行。自修菩提。亦能教人修行菩提。以是義故名善知識』。亦云:『善男子。若有親近(如是)善知識者。本未有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即便有之。未具足者則得增廣。何以故。以其親近善知識故。因是親近復得了達十二部經甚深之義。若能聽是十二部經甚深義者名為聽法』。
因此當我們修行者依止並納受善知識(包含上師、阿闍黎、師父或善友等)之教法以前,必須能够瞭解善知識的〔相貌〕,此相貌並非指表相的相貌,而是如觀世音菩薩所說《大悲心陀羅尼的相貌》一樣,事實上釋尊在很多經典中早已教誡我們如何分辨善知識的相貌,兹節錄部份以供参考:- |
||
![]() |
||
地藏本願經科註。付法藏經云:
一切眾生。欲出三界生死大海。必假法船方得度脫。法是眾生真善知識。作大利益濟諸苦惱。所以然者。一切眾生。志性無定。隨所染習。近善則善。近惡則惡。若近惡友。便造惡業。流轉生死。無有邊際。若近善友。起諸敬心。聽受妙法。必能令離三塗苦惱。由此功德。受最勝樂。
|
||
三藏十二部經典浩瀚廣大甚深微妙,即使我們終其一身將其閱讀完,得了佛學專家,而不解其義〔如實〕而修,還是不能與佛智慧有所相應。 一法深入門。平等殊勝法 法法皆如法。如實法示現
因此,修行者要以本自具足如來藏,自性清淨之心,〔如實〕知自心,〔如實〕一法深入經藏,〔如實〕勤精進,〔如實〕諸法皆會如法然然顯現,自然會漸漸積聚足夠智慧資糧趨近如來法性,而與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〕無上正等正覺,佛之智慧相應正行。
|
||
輪轉阿賴耶 。 真如然顯明 了義經藏義 。 信解行而證 具足法資糧 。 通達般若智 如實知自心 。 清淨解脫身 無為妙相應 。 是真勝義諦
|
||